铆钉是用于两个金属材料的面与面的紧固连接的金属圆柱或金属管,铆接分冷铆及热铆,冷铆是铆钉在常温下进行铆接;热铆用在连接要求更高的地方,如铁桥的钢梁铆接,热铆时需将铆钉预热,红热的铆钉穿入铆孔,好铆钉头后,在冷却过程中收缩的应力将使连接更紧密,在这里主要讲的是非标的冷铆接铆钉(轴)。 . |5 K% Q# ], x/ k* q- d
1.0常见铆钉的结构、材质及铆钉与板材的铆合方式
4 z+ N8 K7 f- r* M) z0 y1.1压铆 1.1.1压铆铆合方式及铆钉结构
! [* x! [5 q7 f% d6 w4 m
1 ~* \3 `2 I! C& e2 M
1.2旋铆
8 E, j+ o4 C) Y 1.2.1旋铆铆合方式及铆钉结构
7 K' Z1 S: o7 \
' T" m& Y, z7 p* {' @
1.3翻铆
- C) ~9 Q1 R1 Y, L: M0 @" K+ F' Y 1.3.1翻铆铆合方式及铆钉结构% U1 C( }% z0 D3 Q
6 {) d0 J( X+ J' y' F: O
1.4焊接
2 l) s% W% {5 V5 A4 W- [8 ]0 o$ }( t 1.4.1焊接铆合方式及铆钉结构
3 T" f1 s1 m0 O! f
0 {" Y& n' }* R5 D% J
1.4铆钉常用的材质:SUS303、SUS416、快削铁(SUM24L、SUM22D)、铜等,如果用SUS416、快削铁的材质,则铆钉后工序需作电镀处理。
( S/ {7 \& w; \. R* g; L/ W4 m7 ?! x2 z1 z w
2.0各种铆钉铆合方式的特点# x% T' g" W+ V+ g
2.1压铆的特点:铆合的方式简单,不需要专用的铆治具,甚至可用手工的方式进行铆合。但仅限于对铆合后扭力要求不高、径向受力不大及垂直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。* V" ?7 l8 x9 E' M6 H4 O
2.2翻铆的特点:与压铆相同,径向受力比压铆的方式好,但对铆钉的材质及铆接治具的要求较高,否则翻边时容易翻裂。: s/ [7 m0 B2 W0 ?2 P+ ]) h
2.3旋铆的特点:要求专用的铆合设备及旋铆治具,适用于扭力较大、径向受力较大及垂直度要求较高的产品。但不适用于薄料(0.8mm以下一般不采用)。* r' S3 A4 p9 ?, S
2.4焊接、熔接的特点:对扭力、推力要求高的产品,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,但因焊接受热,产品容易变形、涨大。而且焊、熔接属于特殊工序,存在脱落的隐患,对焊接的参数及人员的操作要作监控。
7 ^+ K+ v3 L: S: C( e0 H3.0旋铆方式铆钉外径与扭力关系
7 M2 W- @) A) u% Q7 T| 板厚(mm) 铆接轴径(mm) | 0.5以上 1.5以下 | 1.5以上 2.5以下 | 2.5以上 4.0以下 | | 规格扭力 | 规格扭力 | 规格扭力 | | Ø1.5以上Ø2.5以下 | 3kgf.cm | 4kgf.cm | 5kgf.cm | | Ø2.5以上Ø3.5以下 | 7kgf.cm | 8kgf.cm | 10kgf.cm | | Ø3.5以上Ø4.5以下 | 12kgf.cm | 15kgf.cm | 18kgf.cm | | Ø4.5以上Ø6.5以下 | 15kgf.cm | 18kgf.cm | 22kgf.cm | | Ø6.5以上Ø8.5以下 | 16kgf.cm | 20kgf.cm | 24kg.cm | | Ø8.5以上Ø10.5以下 | 17kgf.cm | 22kgf.cm | 27kgf.cm |
注:当所需扭力与上表有不匹配时,可在图面上特别注明或采用二次加工的方式何证。
1 d' {2 g7 d8 s4 o& J8 u3.1旋铆强度(扭力)检查方法/ \# T6 D6 e l
检测扭力前,先在铆钉尾部用油性笔划线标识。 * b" H; i1 K0 F. h9 B6 `' v3 e8 m
1 ?1 e8 b4 |. _- u- b. `5 d6 v
3.1旋铆后尺寸判定;外径、垂直度、长度。6 t: M9 M* n* V
1、外径:须测量三个方向,任何一个方向均不可超出直径公差; 2、垂直度:一般情况下,铆钉的垂直度按90°控制; 3、长度:铆钉铆接后,总长度一般按+0.2MM控制。
4 z# g7 T% z% f$ M0 Z$ u
+ z! ~& |, j C) r3.2旋铆后的外观确认(目视检测) 7 S& d5 D6 a& Z7 V8 X- X
3.2.1裂痕、缺角:铆接后的裂痕可.但不可达到1/3的裂痕.铆接部有缺角即为不良。 h, _3 ]9 s: q* L# u6 x( Z1 L
' i1 `8 J) ?+ U& r. _: T9 Q
3.2.2弯曲、浮起、倾斜:铆钉弯曲、间隙不可。
2 }; j, L# K) o9 c! B$ y$ z( Y
3.2.3板材铆钉孔有露出即为不良;头部明显变形即为不良。
" x8 {( j" v5 V5 p
* D+ H0 `4 t3 x0 U+ c: U% \+ R
4.0采用旋铆加工方式注意事项
7 W* |, B& r' t- @) ^$ t9 P, L& w4.1旋铆尾部的外径不可大于铆钉头部的外径;否则旋铆过程中头部会补拉长; 4.2一般情况下,旋铆尾部的高度凸出板材的高度不能超过1MM,旋铆后的尾部高度允许凸出0.3~0.5mm,以保证足够的扭力。但对于旋铆后铆钉尾部不可凸出板材平面的,则须板材在上倒沉孔处理; 4.3铆钉台阶的厚度不能低于1MM,否则旋铆过程中铆钉容易拉长; 4.4旋铆过程中,设备的气压、旋铆时间及下模内孔的大小会对旋铆后的扭力及尺寸(垂直度\外径)有影响; 4.5铆钉切不可设计成尾部带花齿挤压的方式。
7 Y+ P% G" u" u3 k/ c# l: [$ ?
) d( e/ A, w7 a7 m' m% p+ W) Y' o' G" E8 E
: l& _$ k$ J8 ^4 S' _# L( K |